近日,由我院专职研究人员徐彩瑶副教授等共同撰写的论文《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识别》在生态学领域权威期刊《生态学报》2024年第8期发表,现已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该论文是孔凡斌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A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认为,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持和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识别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并进行有规划的生态保护修复能够达到抑制生态环境退化的目的。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型、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分析法、空间统计、Spearman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簇演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特征,识别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探讨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权衡/协同关系,提出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规划策略。结果表明:(1)2000—2021年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逐渐趋于均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由7279.73亿元降低至6980.28亿元;(2)2000—2021年浙江省人类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呈现由西到东、由南到北的递增趋势;(3)2000—2021年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强度变化Moran's I指数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说明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服务价值两者空间上处于相互制约状态;(4)2000—2021年浙江省 90 县(区)可划分为4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包括:城市中心簇、农业生产簇、核心生态簇和生态保育簇;(5)基于2021年双变量莫兰指数聚类结果将研究区划分的5种类型分区作为生态保护修复一级分区,以区域内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簇作为生态保护修复二级分区划分依据。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划分为4个类型,即面积占比14.83%的生态预防治理区、面积占比19.94%的生态调控建设区、面积占比50.23%的核心生态保护区和面积占比15.00%的生态综合提升区。据此,提出不同类型优先分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规划策略。
文章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dFlgZ3unFPg_JWMWYxJPEqciD4PdkIEtSdiEQxMnOYNw8OTdQA3L84DgxhPMzJiW3A-x4Rpmt7JtnLwAWtkrMCMOIBtIBRr-5tDI2lr9BlkPe-SbnQvOYSweGyzUXfsKAZf574uJ_51xCOz_GSzg0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