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专职研究人员徐彩瑶副教授(第一作者)、李博伟副教授、孔凡斌教授(通讯作者)等共同撰写的论文《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driving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zoning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based on RSEI in a coastal metropolitan area》在SCI Top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该论文是徐彩瑶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301328)、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21QN06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海岸带作为人海交互最为密集、频繁和重点的生态交错带和脆弱区,生态与经济区位十分重要。沿海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统筹陆海发展、构建人海和谐关系以及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成为全球和中国政府的重大关注。生态韧性(Ecological resilience,ER)是指生态系统面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沿海城市群生态韧性的维持和提升是协同推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保障。杭州湾及其沿海滩涂湿地是中国沿海湿地南北过渡带,是国家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2020年国家发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长江口-杭州湾作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主要区域之一。据此,文章以环杭州湾沿海城市群(HBMA)为例,研究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并据此制定分区管理策略,为海岸带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301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