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30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大会主题为“生态科学新使命: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0余个不同单位的3000余名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我院研究人员徐彩瑶博士应邀参会,并以“数字生态共富的理论逻辑与实证构想”为题作了分会场报告。
徐彩瑶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的历史使命,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任务,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新征程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分布最广、存量最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产,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提供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等关联人类福祉、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森林生态资源富集山区面临着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不清导致陷入森林资源“诅咒”现实困境,成为长期制约山区依托生态资源推进共同富裕的不利因素。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又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徐彩瑶博士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或将成为赋能山区乡村森林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及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深度融合或是有效破解山区森林资源“诅咒”困境进而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数字生态共富理论体系,研究数字乡村建设促进森林产品价值实现和共同富裕协同的作用机制,为完善相关政策提出科学和决策依据。
本次报告是徐彩瑶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乡村建设、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浙江山区26县共同富裕协同机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42301328)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