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六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在浙江农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题,由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浙江省乡村振兴联盟、浙江省“三农”智库联盟、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现代乡村林业专业委员会、《农业经济问题》《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浙江社会科学》《世界农业》共同协办。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朱斌,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吴家胜主持论坛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93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特邀专家、期刊代表、征文作者代表、智库联盟单位代表、乡村振兴研究院全体人员、师生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刘东对智库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当前又是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本次论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题,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行动,很有现实意义。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已经发展成为我省“三农”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尤其是今年,研究院多次受邀在部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在全国性论坛介绍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积极宣传阐述“千万工程”的深刻内涵,产生了积极广泛影响。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全省三农社科理论工作者和三农智库要强化调查研究、强化能力提升、强化合作开放、强化宣传转化,着力提升政策影响力和学术公认度,讲好浙江、中国的乡村振兴故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朱斌对智库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5年发展,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牵头组建了浙江省109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成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建设的主力军。服务“三农”发展,浙江农林大学使命光荣、责无旁贷。他强调,没有文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浙江农林大学65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两个字:“精神”。 文科要为学校持续注入“坚忍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做贡献。希望论坛加强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共同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华彩乐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钱文荣代表浙江省乡村振兴智库联盟表示,共同举办论坛是智库之间增加交流、增进合作、启迪思想、大成集智的一种好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思路、战略路径和重要举措,是一次体现“三农”学者使命和担当的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本次智库论坛邀请浙江省社科联原一级巡视员邵清,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徐晋涛,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志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研究室主任郜亮亮,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俊飚,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等“三农”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分别以“做好新型智库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关于农业强国的认识和思考”“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农业强国建设中的经营主体培育问题”“农业强国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关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思考”“乡村振兴必须抓好‘人才振兴’”“深化‘千万工程’的新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研究院院长沈月琴,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伟光教授,研究院执行院长潘伟光教授分别主持了报告。
本次论坛分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建设”“乡村文化治理”“乡村改革发展”四个分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33位征文作者代表分享了最新学术成果。
本次论坛邀请《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世界农业》《Agricultural and Rural Studies》等期刊,举行了“学术期刊与作者面对面 ”活动。论坛共收到300余篇征文投稿,评审出56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8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28篇。会上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副校长、研究院院长沈月琴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讲话。她指出,本次论坛呈现特邀专家层次高、主旨报告水平高,报告专家多、议题多、参与单位及人员多,学术和咨政相互融合的“两高三多一融合”特点。大家志同道合、集思广益、大成集智,为国之大者——乡村振兴大事业出谋划策,各抒己见、相互启迪、激荡思想,共同探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思路和重要举措,探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政策和实践,必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