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作者】龙飞;沈月琴;吴伟光;祁慧博;朱臻;张哲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林地利用变化会对森林固碳总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可以从投入产出解释不同林地利用类型的固碳效应,以帮助实现林地利用结构最优时碳汇产出水平的最大化。该文基于区域的视角,通过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C2R-I模型,将不同类型的林地利用数量作为投入,将森林固碳总量作为最终产出,结合全面的历史统计资料查证与实地校验,对杭州市域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域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之间差距较大,并且碳汇效率的空间分布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关联性。而根据“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LULUCF)”指南和“复杂系统数据包络分析(complex system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CSDEA)”转化法则,提高不同林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森林自然度状况,将是影响区域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优化的3个重要因素。文章最后给出了包含这3个影响因素的投入产出优化计量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杭州市域“造林再造林”投入优化可增加蓄积量3279.68 m3/a ,“森林管理”投入优化可增加蓄积量29871.23 m3/a ,“森林采伐”投入优化可增加蓄积量111959.19 m3/a,“森林固碳”产出优化可增加固碳总量7.61 Tg/a。文章结论不仅对区域林地利用过程的碳汇效率研究具有理论贡献,而且可以从碳循环调控的角度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设计;林地利用过程;造林与再造林;森林固碳总量;碳汇效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148,71273245,7120319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1YJAZH06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2G03006,Y6110486);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及支撑子项目(RWSKZD01-2012ZB ,RWSKZD01-2012ZB1);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预研招标项目(XNM-Z201207);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