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泥凼镇每年有6000余名农民外出打工,其中前往广东佛山的就达3000余人。2013年4月,沿着泥凼打工者的足迹,笔者来到广东省佛山市,探访泥凼镇党委在此组建的一个特殊支部——佛山流动党支部。
佛山流动党支部书记王本发说:“我们2010年底成立党支部的目的,就是想把在这里打工的党员组织起来,把老乡团结起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该党支部成立后,积极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搞好党员教育管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等作为支部的首要任务,件件实事都办在了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心坎上。
倾情维权,“家”样温暖
2011年5月,唐仕伦在佛山一家工厂做工时因事故使他的左手从腕关节处断裂,厂方提出除了支付住院费外,只能一次性给予5万元赔偿。面对厂方低额的赔偿,唐仕伦一筹莫展。
王本发知道此事后,亲自上门找到唐仕伦了解情况。随后,王本发查阅了《工伤保险条例》、《劳动法》、《合同法》等法规,了解相关工伤赔付办法,并委托有关人员帮助唐仕伦进行工伤认定。通过多次协商,最后厂方不得不妥协,共赔偿唐仕伦16.8万元。
手捧流动党支部帮助争取到的16.8万元赔偿金,唐仕伦感慨万千:“身在异乡,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支部倾情维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找到了党支部,就像找到了‘家’。”
像唐仕伦一样得到帮助,感受到党支部像“家”一般温暖的外出务工人员还有很多。两年多来,流动党支部在王本发的带领下,已帮助务工人员维权30起,共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为保证党支部成员能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兴义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已采取特殊的办法,及时为党支部提供经费等相关保障;泥凼镇党委每年出资1万多元,在务庄社区为党支部租了一间房屋给他们作为活动室。
远教手机,传来“家”信
要加强对流动党支部的管理,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泥凼镇党委通过远教上手机平台,把镇党委的学习计划、工作要求和剩余劳动力情况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佛山流动党支部,实现了管理一体化。
在流动党支部活动室里,王本发用手机演示并介绍:“这是镇党委发布的《关于参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的通知》;接到通知后,我在支部的会议上专门作了安排,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参加网上答题。”
按照镇党委的集中学习培训计划,佛山流动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从远教手机平台上下载相关学习课件,及时拷贝到支部党员的手机中,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学习。
泥凼镇党委通过手机对佛山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进行日常管理、开展学习培训、提供信息服务,有效拉近了镇党委和佛山流动党支部的时空距离,真正实现了对流动党支部和本地党支部的同管理、同培训、同服务,形成了远近“一盘棋”的生动局面。
壮大队伍,让“家”更兴旺
为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新出台的大政方针和惠民利民政策,党支部每月都定期开展党课培训,组织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学习。
在华兴玻璃厂务工的李晓波告诉笔者:“白天他们忙完厂里的活路,晚上就到活动室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但可以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新情况,学到许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巧,大家还可以相互交流感情。”
通过党课培训,泥凼镇到佛山务工的许多同志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成了务工人员学习的楷模。
党员邓丛富说:“流动党支部加强对优秀人员的培养,我们这个‘家’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目前,佛山流动党支部在原有12名正式党员的基础上,又有21名有志青年主动向组织靠拢,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不断增强。
黔西南州委组织部部长杜丹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州外出务工党员这个群体在悄然壮大,并且这个群体除了从地域上具有流动的特点外,队伍结构个体也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怎样加强对外出务工这个特殊群体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是各级党组织不得不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课题面前,我州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联系,做到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支部的共同管理和服务,在提高流动党组织凝聚力的同时,让这些外出务工的党员身在他乡、心至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