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近些年来,围绕农民增收,不少地方政府和农民想出了各种办法,如有些地方大力发展“时差农业”,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利用现代冷藏技术把鲜活农产品冷藏、并采取冬春上市等经营方法,或采用新技术使农产品提前或延迟上市,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但是,在一些地方,农民朋友仍习惯于“跟风式”种植,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别人什么时候种,自己也就什么时候种。这样,由于成熟时间不差上下,成熟期产品一哄而上,使市场严重饱和,要么卖不出去,要么低价销售。总之,农民朋友辛辛苦苦经营,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说到底问题就出在经营方式上。
经营方式的新颖与否直接决定经济效益的优劣,发展农业追求高效益要求农民在经营方式上力求别具一格,在作物管理上另辟蹊径,打破常规。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更要在经营方式上出奇招,打巧牌,在“时间差”上求效益,在市场谋划上求增收。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饮食爱好和需求,而且能够搞活市场,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