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农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老大难问题。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如饥似渴,而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很多时候只是顾忌贷款安全性而谨慎放贷。如何解决农民贷款这个“老大难”,是农村金融改革以及当地政府一直试图破解的难题。山东省临清市的做法给我们不少启示。
“缺钱却没着落,我干着急没办法”
骨碌碌转的眼睛,毛茸茸的尾巴,一走进临清市金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笔者就被活泼可爱的貉子吸引住了。2010年,青年办事处农民金志刚成立了金鑫养殖合作社,主要养殖水貂、银狐、蓝狐、貉子。3年来,合作社已经扩张到周边县市5个乡镇,发展养殖户22家,是当地最大的皮毛动物供应商。
从去年开始,随着皮草的盛行,动物皮毛市场开始居高不下,并逐步稳定。2012年11月份,合作社500多只貉子出栏,一张貉子皮卖到了1250元。好行情带来高收益,更多的农户主动找到金志刚,要求加入合作社。
“我急需资金扶持!我想再建个规范性的基地,已经在新华办事处看好了45亩地。我们还想建个冷库、皮毛加工厂。这些,都需要钱呀!我们自筹资金100万元,想向银行贷款200万元,但各个银行都把我们拒之门外,因为我们没有担保。现在看到曙光了,政府帮我们解决了担保的问题!”金志刚说。合作社被认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临清财政出资成立的盛祥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担保,去年11月份,已经评定完毕。“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可以得到200万元的贴息贷款!可这都四五个月了,还没批下来!缺钱却没着落,我干着急没办法!”
在临清,像金志刚这样急需用钱的养殖户非常普遍。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临清市共有合作社712个,但以合作社的名义在金融机构作担保进行货款的却寥寥无几。
“给一个‘发面头’,我就蒸出一笼热馒头”
据临清农业银行个贷中心主任程文海介绍,目前农户贷款的主要渠道是联户联保,个人担保、抵质押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少。程文海说:“抵质押物要有清晰的产权。但目前,农房、承包地等资产因为产权制度的原因,还无法在金融市场上产生价值。农民抵押难、贷款难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临清市财政出资成立了盛祥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以乡镇团组织为纽带,对35岁以下青年群体发放“鲁青金益农”个人经营贷款;农信社推出“大联保”体系,由同一乡镇、同一产业的多家企业作为担保共同体,风险共担,提高信贷命中率……
汪跃军是“鲁青金益农”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项目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位。“‘鲁青金益农’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给了一个‘发面头’,我就蒸出了一笼热馒头。”2011年,有着多年轧机轴承生产经验和广阔销售渠道的汪跃军,计划在家乡投资建厂,正当他大刀阔斧施展抱负的时候,流动资金短缺险些断送了企业生命。潘庄政府了解到情况后,为他介绍了“鲁青金益农”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项目,银行在考察了项目后,立即就放了50万元贷款。企业顺利发展起步,越做越大。
“一根筷子容易折,聚在一起力量大”
在兴亮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钢结构的大棚,干净整洁,还以为到了工厂。走进“车间”才发现,原来是牛舍,气派高挑的顶棚,4头牛一个围栏,自动饮水设施、自动上料机、自动粪便处理系统,空气清新,干净卫生。据介绍,这一棚牛共300头,而这样的棚已经建成了5个。
陈兴亮把养殖场建好后,钱也基本花完了,建好养殖场却买不起牛了,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持“三农”扶持养殖业贷款项目帮了大忙。陈兴亮和其他散养户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相互担保贷款300万元,引进西门塔尔肉牛500头,养殖规模一下就起来了。“现在有500头肉牛就要出栏,纯利润200多万元。”
“一根筷子容易折,聚在一起力量大。”程文海介绍说,企业可以为农户解决销售问题,而且还能解决担保融资问题。目前,临清市通过试行“公司+农户”、“项目+农户”的贷款模式,将具体涉农公司、涉农项目和农户进行了有效对接,实现农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效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