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贫困户是小康社会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为了将“石”搬掉,将“虎”赶跑,今年以来,山东省高青县探索实施以部门包村、企业联村、干部联户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奔小康”活动。全县99个部门单位、99个“第一书记”和6650名党员干部组成一支扶贫大军,一曲“扶贫奔小康”大合唱在黄河岸边唱响。
部门包村“点对点”
这两天,花沟镇庄家村的赵经武大爷一有空就和一帮老伙计到村里新建成的文化大院去。庄家村是县财政局的联系点,“挂包”庄家村以来,财政局不仅给村里修了路,建起了活动场所和文化大院,还配套安装上健身设施。庄家村旧貌换新颜。为使扶贫扶到“点子”上,财政局通过牵线搭桥,与布莱凯特公司联系,为庄家村新上黑牛养殖项目。眼下场地规划已经完成,土建工程正在进行。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各包村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为“挂包”村出钱出物,建基础设施,办合作社、上致富项目,增强“造血”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县99个包村部门为帮扶村提供资金支持66万元,修路35公里,帮建合作社21家,可年创产值200余万元。
企业联村“键对键”
在黑里寨镇代庙村,见到村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孟梅花时,她正从网上下载县纺织服装公司的订单。“这次公司下了个十万元的大订单。我们按公司要求的款式、尺寸做工,订单完成后,公司直接将钱打到我们账户上。”孟梅花足不出村就当起了县里工厂的工人,而工厂与她们之间的联系、下单方式也由过去的发传真、送通知改为电脑网上“键对键”。
扶贫奔小康,企业责无旁贷。眼下,高青县15家企业与43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在帮扶方式上,除传统的帮钱帮物外,更侧重于技能帮扶、项目帮扶。流云、宏业等公司还将帮扶村开发成公司的加工车间,村里工人按照公司订单从事来料加工。孟梅花是公司培养出的第一批熟练工人,她坐在家里一年就可挣到3万来块钱。
干部联户“面对面”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田镇小学的李翠英老师就会去常家镇刘坊村刘玉华大娘家走亲戚。“走亲走亲,越走越亲。咱只有常与联系户面对面,才能在感情上心贴心。”眼下,高青县包括教育、卫生系统在内的6650名机关干部全部参与到“干部联户、结对帮扶”活动中来。老、弱、病、残是小康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帮助弱势群体早日脱贫致富,高青县委要求凡拿财政工资的干部都有联系贫困户任务。活动开展以来,已送出钱物133万元。
“开展‘扶贫奔小康’活动,目的是让全县所有党政机关都来尽责任,让所有党员干部都去接地气,加快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力争‘十二五’末,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提前5年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高青县委书记徐培栋坚毅的目光中透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