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园区的平台引领和示范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商品效率,加快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近日,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今年起,贵州将建设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到2017年,园区将实现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较高、经营机制完善、产品商品率高、综合效益显著,成为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刘远坤说,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抓现代农业,不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就难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原料保障和环境支撑。
“只有补齐农业发展这块短板,使农业发展能够跟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央要求的‘四化同步’。”刘远坤介绍。
规划是龙头,是指导农业园区建设的最重要依据。刘远坤认为,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并按照规划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工作进度去谋划项目、落实投资、发展生产和开拓市场,农业园区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是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先进的设施装备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标志,更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刘远坤强调,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长远出发,从商品生产、市场销售等最急需的环节入手,坚持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园区装备水平。
刘远坤介绍,园区建设以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为主体,招商引资成效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园区建设成功与否。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项目招商引资难,只要抢抓国家宏观调控促成大量社会游资寻找新的投资领域、投资机会这个机遇,切实发挥贵州农产品品牌优质上乘、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较大的优势,做足做够农业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就完全能够争取落实一批招商项目,引进一批市场联结紧、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的农业企业,加快形成与园区产业相配套的加工布局和市场营销体系。
长期以来,贵州农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行业,长期习惯于推广了某品种某技术多少万亩,不去追求产品销售多少、赚了多少。为此,园区建设必须讲求效益,生产有规模,并加大产品能转化成商品的程度。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是以“亩产论英雄”。经济效益方面,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要居全省先进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比平均要高30%以上,生猪、肉禽出栏率比周边同类企业要高10%以上,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所在县平均高50%以上。社会效益上,要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通过园区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生态效益上,要通过园区内配套设施和技术的使用,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减少面源污染,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