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景新;郭海霞
【机构】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依靠群体力量和集体行动保障乡村基本公共需求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宗族共有、村社公有、亲族伙有共耕、邻里互助等原始氏族公社、农村公社的集体生产、生活及公共品供给方式,在当代中国乡村治理和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之中仍可觅其踪迹。人民公社时期"民办公助"模式、自农村改革至废止农业税期间的"三提五统"和"两工"模式,本质上都是将农民集体作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后农业税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模式强调政府财政投入。新时代村落公共产品供给,应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兜底、村组集体保障、基层经济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关键词】公共产品; 村落供给; 机制演变; 创新;
【基金】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城镇化背景下浙江传统村落转型与发展路径研究”(编号:17NDJC271YB);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攻关计划项目之青年重点项目“浙江传统村落转型与空间生产研究”(编号:2016Q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