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原 刘贤春 王亚华
【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改革开放后,由乡村企业家担任村干部的富人治村现象出现且普遍化,但对富人治村的效果,研究者各执两端。本文利用2014~2016年27省份756个村庄的治理调查数据,分析了富人治村对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代表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富人治村能够显著提升灌溉设施维护频率,但对整体灌溉状况和集体行动组织影响有限。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约束产生的交互作用: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规模并不能影响富人治村的治理绩效,但正式的基层民主制度可以显著提升村庄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在劳动力外流、乡村治理衰败的背景下,兼具经济实力与政治权威的富人村干部逐渐超越传统的宗族网络,成为乡村公共事务中的主导性力量,而基层民主的发展则对富人村干部扩张中的权力构成了约束,激励其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更多
【关键词】富人治村; 乡村精英; 农村公共物品; 宗族网络; 基层民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集体行动机制与公共事务治理:以灌溉管理为例”(项目编号:715731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水权市场制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ZDB16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