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民日报》以专题对话形式刊发林下经济相关报道。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沈月琴教授受邀参与访谈,围绕林下经济的发展阶段、现实基础与制度创新等议题分享研究观察,为理解当前林下经济的转型方向提供了学理支撑与实践经验参考。

在专访中,沈月琴教授从长期调研和政策研究出发,对林下经济发展特征作出系统概括。她指出,近年来林下经营正在逐步摆脱“零散附属”的传统定位,在产权明晰和要素流动加快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产业化、生态化和制度化的整体趋势。无论是从资源利用方式,还是从组织模式与市场导向来看,林下经济均呈现出由粗放向规范、由个体探索向制度支撑的明显变化。
围绕林下经济的潜力与约束,沈教授特别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她认为,推动林下经济稳定发展,不仅需要科学规划与适区布局,也有赖于进一步健全产权制度、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技术、金融和社会化服务等基础条件。她建议通过建设现代林事服务中心、探索多主体协同的经营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使林农能够在生态友好型产业中获得更加稳健的收益。
此次报道展示了学界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持续关注,也反映出研究院在生态产业与乡村振兴领域的长期积累与研究基础。研究院将继续在政策研究、典型案例总结和实践赋能方面深化工作,为推动“两山”理念的落实与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扎实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