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至26日,徐彩瑶副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并作学术报告。大会主题为“生态科学新使命: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80余个单位的2200余名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保护修复”分会场报告环节,徐彩瑶副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山水工程”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交互特征及跃迁机制》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徐彩瑶副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复合型、累积性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态系统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中国基于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提出的重大生态保护修复战略,旨在通过统筹治理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解决生态系统碎片化、功能退化等问题,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
“山水工程”自2016年试点以来,已在全国布局52个项目区,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经济带等关键生态区域。该工程的实施势必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生态安全屏障巩固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全面系统评估“山水工程”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交互特征及其跃迁机制,对于精准掌握工程实施效益、优化生态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