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徐彩瑶副教授应邀到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并作题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理论、方法与浙江实例》的专题报告,该校相关专业师生50余人现场参会,共同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研讨。

报告中,徐彩瑶副教授首先立足政策背景,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核心精神指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正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机制与作用路径,不仅能破解森林资源富集山区的“资源诅咒”困境,更能为山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具有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夯实研究实践基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团队赴浙江、江西等生态资源富集省份,开展山区生态富民产业专题调研,为后续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积累了丰富的实地案例。随后,徐彩瑶副教授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核心概念辨析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团队最新研究进展。她从经济学视角深度解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内涵,基于投入产出逻辑构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方法体系,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进而搭建“生态共富”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创新体系;同时,团队还创新探索数字经济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融合路径,初步形成“数字生态共富”的理论体系,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整场报告逻辑严谨、内容翔实,既兼具理论高度与政策解读,又融入浙江实例,展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与应用导向,赢得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在报告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徐彩瑶副教授与参会师生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草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难点、不同区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差异、数字技术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针对师生提出的实操性问题逐一回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尾声,徐彩瑶副教授表示,期待与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围绕“数字生态共富”的理论逻辑、区域适配性实证与应用等方向深化研究,为北方草原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更多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