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由浙江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主办,浙江宾虹律师事务所承办的第六届乡村振兴法治论坛暨浙江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浙江省金华市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缩小三大差距与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来自省内外高校、检察院、法院、律所等机构的等百余位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浙江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杨必明,我院院长、原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沈月琴,我院农村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会长张永亮,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鲍大兵,浙江省法学会二级调研员胡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宾虹律师事务所主任何丽君主持。


杨必明在致辞中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关键任务,而法治则是重要保障。本次年会紧紧围绕“缩小三大差距与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这一主题展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他指出,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法学理论研究;三是要强化实践导向,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四是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发挥好研究会平台作用。

沈月琴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引领与保障。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缩小“三大差距”,更需要法治提供系统性、制度性解决方案。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牢记嘱托,担当使命。浙江肩负着为全国探路的重任;二是理实融汇,合作共赢。乡村振兴法治问题既需理论指引,也需回应实践需求;三是聚焦法治,深耕细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方案,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法治根基。

张永亮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法治保障是其中的“点睛之笔”。本次研讨会以“缩小三大差距与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为主题,紧扣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为研究会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法治保障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第二,以法治促进区域协调,缩小区域差距;第三,以法治完善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第四,以法治创新乡村治理,夯实缩小差距的基层基础。

鲍大兵对各位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乡村稳则国家稳,乡村强则国家强。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亿万人民的幸福安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法治则是乡村振兴的法律保障。金华中院始终将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职责使命,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胡铮代表浙江省法学会就组建浙江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进行了说明:同意山区经济法治研究会和三农法治研究会合并组建为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研究会挂靠在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研究会已经按照有关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与会学者、实务专家围绕缩小三大差距与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等相关议题开展了精彩的专题交流。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佑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法规与执法指导处处长张树旗,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高海,温州大学期刊社社长缪心毫分别作了《政策与法治协同: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视域下的民营银行监管》《贯彻实施〈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为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法治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影响》《村规民约的规则失灵与演变》的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由我院研究人员、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主任贾爱玲教授主持。





嘉兴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欧阳仁根,宁波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徐忠国,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法治研究》副主编、浙江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副会长陈罗兰分别主持了缩小三大差距与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等单元的讨论。
缩小三大差距与乡村振兴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







与会学者、实务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了精彩的专题交流。









闭幕式由我院研究人员、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秘书长童航博士主持。张永亮教授发表总结致辞。

本次学术交流会共征集论文247篇。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获奖论文88篇、优秀组织单位3个。其中论文一等奖14篇,二等奖26篇,三等奖4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