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千万工程”研究院)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暨“千万工程”现场学习会在指南村召开。研究院院长沈月琴,首席专家、副院长张俊飚,执行院长潘伟光,副院长尹国俊,方向带头人、主任(所长)和副主任(副所长)、研究人员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沈月琴、潘伟光、张俊飚、尹国俊分别主持会议。

院长沈月琴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她表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主题聚焦。聚焦年度工作部署和“千万工程”主题;二是形式多样。务实与务虚相结合,会议与现场学习相结合;三是成效显著。既体现了每个中心(所)各自特色工作,也对学院、研究院和教师的全方位融合机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一些战略性方向性的思考。
她指出,研究院经过13年建设,特别是2018年进入省级智库建设以来,已经实现了“三连升”,来之不易,她对全体研究人员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目前研究院已经进入了更高目标的发展阶段,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智库作为一个平台,应该树立“人人为智库,智库为人人”的理念,展望未来发展,她提出了“四共”“四感”的希望和要求,一是要有“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认知,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利益”;二是要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获得感”,强化队伍建设,以期实现全国影响力智库建设的目标。

执行院长潘伟光教授从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智库成长力5个方面部署了2025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并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包括一批咨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人批示、一批理论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国际期刊迈上新台阶和一批特色品牌和智库产品持续培育。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5个研究中心主任和“千万工程”研究院4个研究所所长分别汇报了2025年的工作计划和对研究院未来发展的规划建议。

陈嫩华特聘研究员作了“‘千万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的专题报告,对“千万工程”的领航掌舵、基本轨迹、转型升级和历史价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汇报。“千万工程”三次迭代飞跃包括在全国创新提出了“美丽乡村”、在全国创新实施了“五水共治”等人居环境“组合拳”、在全国创新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五大转型”。

会上,首席专家、方向带头人、主任(所长)、副主任(副所长)等就2025年度计划、主要工作、未来发展目标与规划进行了交流发言。全体人员对指南村进行现场学习,实地听取乡村振兴馆、农房展示馆的历史介绍,实地考察村庄新产业新业态。
此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也是一次“千万工程”的专题学习会,对2025年度工作全面落地特别是“千万工程”专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