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14日,第十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在吉林农业大学顺利举办,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15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徐彩瑶副教授应邀带领团队硕士研究生王朝勇一同参会。

分会场环节,徐彩瑶副教授受邀担任“林业经济和政策分会场” 分会场秘书长,并做了题为《乡村数字化与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证》的专题报告。徐彩瑶在报告中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是解决传统林业劳动者技能偏低、劳动对象总量不足以及劳动资料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村数字化有利于推动数字要素向林业产业渗透,能够促进数字要素与林业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融合,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她系统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影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展示了乡村数字化水平和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乡村数字化对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她还系统解析了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一是国内首次阐释乡村数字化影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二是实证检验乡村数字化影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三是从不同区位条件、不同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基于乡村数字化水平和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构维度等视角,开展乡村数字化影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异质性特征分析。

硕士生王朝勇做了题为《山区林业韧性重塑: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变革与区域辐射效应》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林业产业链韧性水平效应机制,能够为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深度赋能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产业韧性强的林业强国提供科学依据。他基于2011—2023年浙江省山区26县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山区林业产业链韧性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数字赋能林业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