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研究院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研究院成为省级新型智库满五年;这一年,研究院全体勠力同心、众志成城;这一年,研究院以全国影响的省级新型智库建设目标为牵引,奋发有为,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
一、从省高校智库到省新型智库,两大建设评估喜获“双优”
在浙江省社科联开展的省新型智库建设五年期满评估工作中,以“优秀”成绩通过。在浙江省教育厅开展的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绩效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评估结果为A。
二、从阐释到推广,讲好浙江“千万工程”故事
系统阐释“千万工程”和宣传推广浙江经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阐释“千万工程”理论文章8篇;接受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采访21人次,并接受捷克国家媒体采访,向世界讲好“千万工程”浙江故事。
三、从省级到国家级,咨政成果再创历史佳绩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总结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经验、问题,撰写系列咨政报告,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报告。31件咨政报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其中,国家级3件,省部级28件。
四、从量到质,项目论文再攀新高
依托研究院,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5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1项。发表署名学术论文68篇,其中,SSCI/SCI 25篇,一级16篇,CSSCI 8篇。
五、从点到面,成果获奖亮点纷呈
成果获奖等级、类型、数量不断增多。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连续四届一等奖),获得二等奖3项、青年奖1项。获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奖和提名奖,梁希科技进步奖1项。获江苏省和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六、从引到育,人才队伍实力持续壮大
全职引进张俊飚教授,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2人、特聘教授1人,沈月琴院长连续三届受聘为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受聘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1人、省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1人、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1人。
七、从学术到实践,品牌论坛影响持续扩大
主办“第六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来自北京大学等93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主办第三届长三角“V30”村书记论坛,新华网、新民晚报、新浪财经、腾讯网、搜狐网、潮新闻等1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持续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15期,名家大咖共话乡村振兴,探讨共同富裕。
八、从实践到理论,溯源新思想彰显担当
积极开展溯源新思想活动,系统研究溯源了“高效生态农业”重要论述,并承办“溯源新思想·高效生态农业与乡村共富”临平理论研讨会,发布重要研究成果。该研讨会得到“新华丝路”线上直播,共有20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纷纷对本次会议相关活动进行报道。
九、从研究到赋能,社会合作再谱新篇
与民盟浙江省委共同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合作,聚焦“空心村”治理等相关主题;深入山区26县,赋能地方发展,支撑遂昌县、开化县获批省级共同富裕试点;支撑遂昌试点获评优秀等级,支撑秀洲城乡新社区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三批)名单;与浙江省新农科教育联盟共同发起建立浙江省大学生未来乡村联合实践教育基地(“百村工程”)。
十、从学教单维到科教融汇,育人成果多点开花
沈月琴主持的《林业经济学》与朱臻主持的《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分别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获“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银奖1项,获浙江省优秀毕业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