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京报》2月5日第B04版“村超村BA因何亮相一号文件?”一文中,刊登了对我院农村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方向带头人鲁可荣教授的专访,部分采访内容得到新华网文章“热词里的中国活力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的这些热词,你了解吗?”引用。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村超’‘村BA’‘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这是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村超、“村BA”。鲁可荣教授表示,这不仅是属于村庄的狂欢,更让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村超村晚的发展,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鲁可荣教授强调,“很多人以为这些词语很陌生,但其实都是由乡村文体活动中提炼出来的,有历史发展的基础。这些热词的产生,也反映了大众对于乡村文体活动的重视和关注,这是乡村‘被看见’的表现,也是乡村文体活动的复兴。”鲁可荣教授认为,文化和体育都是乡村精神文明中的重要内容,村超和村晚,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村民所选择的自娱自乐的方式。
榕江县火爆的村超,能为村庄的出圈和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呢?鲁可荣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村超的火爆背后需要冷思考,需要考虑的是乡村赛事举办的原生动力是什么。”鲁可荣教授长期在各个村庄做文化活动的调研,他表示,“在我的调研过程中,发现贵州省当地一些村庄少数民族比较多,村庄的凝聚力也很强,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上历年来榕江足球文化的发展,很容易支撑起这样的赛事,进而出圈。”
鲁可荣教授表示,一波波热度浪潮之中,有政策性的助推,有村庄的狂欢,也有城市的目光。“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社会的目光更多地投到乡村这片土地上,关注着村庄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机会,能让乡村和城市发生互动和交流,但同时需要警惕,农民是主角的地位不能改变。”由村民主办、村民参加、村民表演,这才是村超村晚区别于其他文体活动的关键。村超村晚这类文体活动不仅有助于地方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出圈,对于村庄内部的管理也有好处。
《新京报》 2024.2.5: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24-02/05/content_840897.htm?div=-1
新华网 2024.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04746791564242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