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徐彩瑶博士为第一作者,孔凡斌教授为通讯作者,李博伟副教授等为合作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Coupling mechanism of C:N:P stoichiometry between plant and soil after long-term reclam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 eastern China》在SCI期刊《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发表。该文是徐彩瑶博士主持的浙江省社科一般项目“自然生态系统及流域水土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1YJRC12-2YB)”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认为,人类围垦活动显著影响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生态要素的平衡。C:N:P化学计量学在探索长期围垦后沿海地区植物-土壤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苏沿海围垦区为例,测定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和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并分析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植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的耦合机理。结果表明,围垦后沿海湿地土壤通过脱水脱盐过程逐渐积累养分并转化为可耕作土壤。土壤TOC、TN和TP含量随围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土壤C:N、N:P和C:P的特征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植物C含量降低,P、N含量增加,植物C:N、N:P和C:P的特征随之变化。研究表明,沿海围垦区植物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植物和土壤 C:N:P 化学计量特征耦合紧密,土壤N:P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预测植物C:P和N:P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