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下午,乡村振兴大讲堂第19期在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310会议室召开,《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浙江省工商联常委赖惠能作题为“解码浙江经验,共话乡村振兴”的报告。50多位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讲座由研究院执行院长潘伟光教授主持。会上,研究院举行简短聘任仪式,潘伟光执行院长向赖惠能副社长颁发了特约研究员聘书。

重点分享解码浙江的思考
浙江“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经验
浙江经验的本质在于以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为导向,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倒逼政府职能转变,从而实现治理目标。
浙江精神的核心要素:第一问题导向,浙江开展工作,从来都不是为做而做,而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第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第三创建政府、企业、社会之间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这与浙江的传统文化有非常深的内在关联。
共同富裕的浙江框架
共同富裕重点在均衡问题,不在总量问题,并为我们勾勒了关于共同富裕浙江怎么想、怎么干的框架结构。
三个时段: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共同富裕是同一轴线上不同时间段的工作,共同富裕指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相继完成了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社会进入一个相对富裕的、有差别化的长期建设时期。
三个核心任务:公平与效率再平衡,个人与整体(国家)感受度差异,先富带后富体制机制。
三条道路:苏联模式的道路、改革开放后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北欧的高福利高税收道路,在我国都行不通。浙江在做的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模式,或许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一种方向,一种路径。
三个共富单元:共富社区、共富乡村、共富企业,它们所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三个问题解决:建立目标体系,打通政策支撑体系,形成政府执行体系。
三个工作方法:扬长、补短、转化。
浙江乡村振兴的经验,是处理好六组辩证关系
一是处理好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人;
二是处理好行政和市场的关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搭建平台、培育乡村运营师;
三是处理好主业和多业并举的关系;
四是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五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六是处理好传统和未来的关系,乡村未来必然与科创、文创融合。
报告会后,赖惠能副社长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其丰富的阅历和精彩的报告见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