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浙江日报》在“做好‘加减法’ 实现‘碳中和’”一文中,针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碳中和’?”等问题采访了我院专家沈满洪教授和吴伟光教授。
(http://zjrb.zjol.com.cn/html/2021-04/16/content_3427082.htm?div=-1)
沈满洪教授指出,若在建立碳市场的基础上,出售乡村碳汇产品,可以开拓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在他看来,开发碳汇产品之前,还要做好一项关键工作:建设碳市场。这一市场可能是与黄金市场、石油市场、期货市场相提并论的市场。这个市场若能建立起来,那么农民就有动力,想方设法来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木积蓄量。
吴伟光教授指出,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碳均”“能均”指标将有可能纳入“亩均论英雄”考核指标体系中。要实现“碳中和”,未来重点需要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做出全面的调整,政府要尽快建立企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准入制度,制定出台绿色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则应该尽快推进技术改造与创新,建立绿色综合绩效财务制度,实现高效、低碳、清洁发展。